
美日协议破局!欧洲和韩国有了“模版”和压力
美日协议出现裂痕,欧洲和韩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,受到美日协议破裂的影响,欧洲和韩国开始寻求合作新模式,同时面临压力与机遇并存的情况,这一变化将对全球格局产生一定影响,各方需密切关注形势发展,摘要字数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。
美日贸易协定为其他国家提供谈判模板,但也加大了它们在8月1日“关税大限”前达成协议的压力。
据央视新闻,日本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,美方将向日本征收15%的关税,并增加进口美国大米。该协议还包括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的承诺。
根据该协议,美国还要求日本购买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,包括玉米、大豆和化肥,100架波音飞机以及更多国防设备采购。
分析指出,尽管协议缺乏传统文本细节,主要通过官方声明和社会媒体公布,但它为欧盟和韩国等伙伴树立了“模版”,促使它们加速谈判,以争取低于威胁水平的关税,并通过类似投资和采购承诺换取让步。
欧盟韩国加快谈判步伐
专家观点认为,美日贸易协议设定了“禁止性水平以下”的关税基准。
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顾问、前商务部官员William Reinsch表示:
“更广泛地说,许多外国政府的目标是将这一数字控制在禁止水平以下——25%到35%会阻止大多数贸易。如果将其控制在20%以下,企业就能应对。”
多位地缘政治顾问预计,欧盟和韩国将加紧努力达成协议,特别是在汽车领域。
Beacon Policy Advisors高级分析师Owen Tedford预计,在8月1日之前的几天里,协议公布的步伐可能会加快。
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,媒体援引知情者的消息称,美国和欧盟接近达成协议,据该协议,美方将对欧盟征收15%的关税,和美国同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类似。
另据媒体援引贸易分析师观点称,韩国谈判代表一直在华盛顿积极寻求达成协议。
Owen Tedford分析表示:
“如果我是欧盟,10%的希望已经破灭,15%是重点;如果我能复制日本协议,那将是胜利。”
行业关税谈判空间显现
分析师特别关注日本在汽车出口行业关税方面成功谈判的减免。这些行业关税一直是许多贸易谈判的主要症结所在,包括已经实施的汽车关税、铝钢50%关税,以及待定的制药、半导体等领域关税。
日本成功将汽车出口关税从25%降至15%,凸显了特朗普政府在该领域的灵活性,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。
前白宫和商务部官员、Crowell Global Advisors董事总经理Monica Gorman分析指出,这表明特朗普政府愿意就行业关税进行谈判:
“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国家几乎肯定会注意到这一点。”
Reinsch还补充称,历史先例也支持这一灵活性:特朗普在其首任期内计划对钢铝征收关税,后来通过配额和双边协议降低。
尽管协议强调“购买美国”和投资承诺,但贸易资深人士持谨慎态度。
Reinsch表示,此类承诺的过往历史显示“数字从大变小”,许多为既定计划的再包装,对实际经济影响有限。白宫将这些视为重振美国产业的工具,但分析师仍等待更多细节以评估可持续性。